记得小时课文中学过《农夫与蛇》的课文,大意是这样的:一位农夫在冰天雪地中行走,看到路上有一条被冰僵了的蛇,农夫心生怜悯,将蛇捧放怀中取暖,蛇在他的体温中苏醒,不但没有感恩反而回敬以一口毒液,农夫在生命垂危之中醒悟,可惜已经太迟了!
这个故事告诉人们:决不要怜惜蛇一样的恶人!
不管历史还是现实,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:蛇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,即使你用自己体温将它焐暖,还是将它放在现代保温箱里慢慢复苏,在它刚醒来时可能还显可怜巴巴楚楚动人对人极尽献媚之态,不免让人顿生恻隐怜悯之心,但一旦恢复全部活力马上就变得张牙舞扑咄咄逼人,甚至刚一苏醒就迫不急待地咬人如《农夫与蛇》寓言之述。
蛇就是蛇,很难让人相信它有一天会被感化成人或人的同类。
大多数蛇是要咬人伤人的,也许它们的本意不是这样,但咬人伤人是它们的本能,即使它们并不饥饿。
人为了不被咬伤及自己的生命,不能不打蛇,不得不打蛇。
俗话说:打蛇要打七寸,就是要打中它的要害,使它无力再回过神来向人反咬一口。
蛇是生物中的一种,只要生命存在,蛇是消灭不尽的,即然如此,人类就要承认蛇的存在并允许它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同一空间,既要时时抱有警惕,又要在他们不伤及人类时与它们和平相处,人类要打击的只是攻击人危害人的蛇。
不管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,除了少数“玩蛇人”和极具控制力的人外,人们还是离它们远一点好,以防一不心被它们所咬。
有些好心的人对向人类攻击的毒蛇也充满仁慈之心,对打蛇人却求全责备大声惊呼:打轻点!看到毒蛇被人打死,心生伤感并常在口中嘟囔:怨怨相报何时了?罪过!罪过!阿弥佗佛!
若打蛇者打蛇时动作生猛一点,让咬人的毒蛇伤得太重死得太难看,好心人就会指责和声讨:为什么打得这么重?吓唬一下把它赶跑就行了!就是打也只打一下够了,为什么还要打二下三下?
看到毒蛇咬人伤人,被咬人和热心的路人有时会从路边随捡一棍奋力反击,或在搏击中自身被伤,或打击过重使对方受伤,这时好心人也许就会说:你这是多管闲事防卫过当!
久而久之,打蛇者无论专业的或非专业的打蛇时不免心存顾忌,唯恐自己的动作太猛或有超规定动作之嫌:你在打蛇时怎样才能精确掌握分寸?出招时如何冷静地判断哪一击是必要的哪一击打重了?因此人们遇蛇伤人时宁可不打,宁可轻打也不重打,宁可绕道躲避也少惹祸,宁可被人指责“冷漠”、“失职”也不去惹麻烦。
————有感于种种社会怪象及云南高院落改判二起杀人案
评论